賽局理論是一個有趣又深邃的領域,要有系統地講大概會是長篇大論,這邊只零碎地列一些參考資料跟雜感。
有人可能會想說很多關於賽局的討論奠基於「理性」之上,忽略了「感性」的成分。這裡引用黑格爾的一段話:「理性與感性,乃至於道德,都是自然法則運作所產生的現象。」如果我們能夠平等地看待理性與感性,把它們都看作是「自然現象」一併考慮的話,或許賽局理論還是有其適用的地方。
自然法則的利用方式(規則,或說玩法)不同,就會產生不同的自然現象。又因為道德不過也是一種自然現象,顯然也受到玩法的影響。這就是為什麼個人對於人性本善或本惡的討論並不是很有興趣的原因──只要換個玩法,人的外在行為與內心道德準繩都會有所變化,善惡的判斷更是靠不住。在一個虛浮的基礎上清談,不如討論「不同玩法下各會出現什麼現象」具體,有了(相對)客觀、穩固的基礎,我們才有得更進一步去探討主觀的「用什麼樣的玩法才能夠營造出想要的現象」。這個思維,正是賽局理論中,「機制設計」的精髓。
數學模型皆有其適用範圍,無法直接套用於現實。儘管如此,透過對有限範圍問題的分析,可以增進對賽局的敏感度。敏感度增加之後,有助於我們在無限的現實中更有效地觀察與思考:在既有規則下,怎麼玩最有利、有什麼方法可以跳脫規則、怎麼訂定健康的規則。知守而能破,破而後能離。 你看像專業的無良公司都知道要在政治中心雇用說客、販賣懷疑的人,直接介入政策、法規的制訂。
Strategyproofness#
如果一套機制有 strategyproofness 的話,大家不需要花資源在耍心機上,直接攤出所有的牌就會得到最好的結果。這是個寶貴的特質,心機很多時候就跟軍隊一樣,是吃資源的怪物,本身沒什麼產出,可是在談判桌上沒有可能就要吃大虧。好的機制能夠把這份資源省下來做更有益的事情。
關於配對#
這邊最有感觸的地方,除了幾個求穩定解演算法的精妙之外,就是主動的優勢了。
不知道矜持的概念跟父權有多少關聯,總之矜持就是個屁。有心儀的對象還傻傻地等他上門就輸了,就算追求者有如過江之鯽,也難以保證他就會是其中一條!唯一的確保方式便是主動創造機會!果斷行動!(當然,行動也分很多種就是。)
關於投票#
大部分人可能都已經習慣了一人一票的那種投票制度,但認真思考起來的話這個制度其實漏洞百出。在除了「投票者的第一支持候選人是誰」之外我們一無所知的情形下,如果有位候選人在所有人心中都是第二位,但離第一位都不遠。這位候選人聽起來很適合讓他當選吧?但在一人一票的制度下沒有任何人會投他。最後會當選的是誰呢?是主張極端的候選人。
極端!這其實跟約會網站上的有效策略很像。在約會網站上把自己塑造成一個人人都覺得不錯的中庸對象,不如選擇性地將自己塑造成性格強烈的異類。中庸對象大家可能會在心中給予不錯的分數,但絕大部分的人都不會因此而展開行動;成為異類雖然有些人會因此退避三舍,但也有一部分的人會因此有強烈好感,促成行動(政治角度就是投下一票)。
一個人的親密關係自己要這樣玩或許問題不大(?),但政治是極度需要眾人溝通的,讓走極端、放棄部分群體只經營鐵粉變成有效策略顯然不是件好事。
看過幾個精心安排的例子,點出代議、投票只要一不小心就會失靈。Ostrogorski-Paradox 這例子是大家選出離自己理念最接近的代議者後,代議結果卻會與直接對議題進行投票的結果完全相反。另一個忘記名字了,但概念上是說,在特定的民意組成下,每換一種投票制度(好像列了五種以上),都會有各自不同的結果。
所以光爭取到有票可以投不是就完事了,需要視情況調整投票制度,才能夠真正利民,否則獲得的只會是一個民主的錯覺。